News
福田是什麼?為什麼要造福田?
什麼是福田呢?我們首先先把這二個字拆開來看,分別為「福」字與「田」字。 「福」字的詳細解析如下(轉載自百度字典): 福,會意兼形聲字。從河南殷圩出土的甲骨文(圖A)來看,“福”是雙手虔誠地捧着酒罈(酉)敬神(示)的形象,是用“手”、“酒”、“示”三個部分組合成的會意字,原是以酒敬神,祈求福備(萬事順遂)的意思。從上列甲骨文字形來看,它的左半部的上面是個“酉”字,是個盛酒的容器,實際上就是個“酒”字的初文。左下半部分是兩隻“手”(又),表示雙手捧着一個酒樽;它的右半部分是個“示”字,代表祖先的神主;整個字的意思是會意雙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獻,求得神主保佑。《説文解字》在解釋“福”字的意義時説“祐也”,“祐”就是賜福、保佑的意思。這個字發展到金文階段,有種種不同的形式,首先是該字的左右結構換了個位置,“示”由右移到左,而“畐”由左移到右,同時金文比甲骨文還省去了捧酒的兩隻“手”。如圖(B)的“福”,捧酒罈的雙手已簡省掉了,酒罈樣子也變了;圖(C)的酒罈子大大訛變,並且已放到“示”的右旁來了;圖(D)在“酉”、“示”的上頭還加上房頂屋蓋,表示在家裏敬神祈福;圖(E)的訛變最大,“示”放到酒罈下面,兩邊平添了兩個背對背的人(這背對背的人就是“北”字),作為“福”字表音的聲符。到了秦代的小篆(圖F)階段,背對背的二人省去了,酒罈子竟訛變為“畐”(fù,讀副),於是“福”便成為以“示”表意以“畐”表音的形聲字了。以後便以這一小篆的構形作為基文,發展成為圖(G)的漢隸和圖(H)的楷書,而“畐”也作為“富、副、幅、輻……”等形聲字的聲旁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 古代祭祀是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,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裏説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”,意思是説:小的誠心沒有達到誠信動人的地步,那麼神是不會保佑他的。祭祀後要把祭品(酒、肉)分別送人叫“致福”、“歸福”,由此引申出“幸福”之義,用作名詞,這是“福”字在今天常用的含義。戰國時期的哲學家韓非子認為“全壽富貴謂之福”,古書中常説人的“五福”是:一是長壽,二是富裕,三是康寧,四是修好品德,五是考終命。人們常説的“五福齊備”就是指這些內容。 福字是中國最古老、最吉祥、最受歡迎的文字。五千年華夏文明,有一個字貫穿始終,那就是“福”字。 當代福文化學者觀同指出:一個“福”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,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;亦是圓滿、和諧人生的極致追求。 觀同將古代福字內涵進行修正補充並新解,闡述建立了當代幸福人生的意義和標準,即:富貴、好德、安康、追求、善終。 「田」字的詳細解析如下(轉載自百度字典): 田,象形字。字形像在一大片壟畝上畫出三橫三縱的九個方格,表示阡(豎線代表縱向田埂)陌(橫線代表橫向田埂)縱橫無數的井田,有的甲骨文像畸形的地畝。簡體甲骨文將三橫三縱的阡陌簡化為一橫一縱的“十”。其造字本意為阡陌縱橫的農耕之地,後引申為動詞,指種地,後來寫作“佃”。也有古代統治者賞賜給親屬臣僕的封地、古代的地積單位。和生產活動單位和藴藏礦物的地帶等意思。金文、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。古籍有時假借“田”代替“畋”。既像田獵戰陣之形,又像井田之形。甲骨文有繁簡不同的形體,如字形1、2,後世則主要繼承簡體的寫法,歷代只有筆勢的變化,結構則古今不變。“田”的本義是指耕種用的土地。 ★所以福田的意思就是福德的田☆ 佛教謂積善行可得福報,如播種田地,秋獲其實。 造福田就是耕耘你的福德田地,讓你的福德豐收。 那為什麼要造福田呢?原因很簡單,福德直接影響到福報! 福報,所謂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惡之家必有餘秧」、「人為善,福雖未至禍已遠離,人為惡,禍雖未至福已遠離」、「善惡到頭終有報,不是不報,是時機未到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 我們都有信仰,我們都希望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去的是天堂、去的是極樂,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做所為都是一個加減扣分的事情,有的時後是馬上見真章、有的時後是漸漸運勢變差,有一句話說的很好「三年一輪、好壞照輪」其實也就是在說這個概念;又為何我們常常口中講要「扶老太太過馬路」,我們的深知善行、福報這件事,這也就是為何我們要造福田了,功德除了讓自己會順逐、平安、健康之外,更重要的是我們不知道是否有所謂的「冤親債主」的債還沒上門來要,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多行善、多積德,迥向給予我們曾經所有意或者是無心所傷害的人、事、物,來達成這個圓滿。
福田是什麼?為什麼要造福田?
什麼是福田呢?我們首先先把這二個字拆開來看,分別為「福」字與「田」字。 「福」字的詳細解析如下(轉載自百度字典): 福,會意兼形聲字。從河南殷圩出土的甲骨文(圖A)來看,“福”是雙手虔誠地捧着酒罈(酉)敬神(示)的形象,是用“手”、“酒”、“示”三個部分組合成的會意字,原是以酒敬神,祈求福備(萬事順遂)的意思。從上列甲骨文字形來看,它的左半部的上面是個“酉”字,是個盛酒的容器,實際上就是個“酒”字的初文。左下半部分是兩隻“手”(又),表示雙手捧着一個酒樽;它的右半部分是個“示”字,代表祖先的神主;整個字的意思是會意雙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獻,求得神主保佑。《説文解字》在解釋“福”字的意義時説“祐也”,“祐”就是賜福、保佑的意思。這個字發展到金文階段,有種種不同的形式,首先是該字的左右結構換了個位置,“示”由右移到左,而“畐”由左移到右,同時金文比甲骨文還省去了捧酒的兩隻“手”。如圖(B)的“福”,捧酒罈的雙手已簡省掉了,酒罈樣子也變了;圖(C)的酒罈子大大訛變,並且已放到“示”的右旁來了;圖(D)在“酉”、“示”的上頭還加上房頂屋蓋,表示在家裏敬神祈福;圖(E)的訛變最大,“示”放到酒罈下面,兩邊平添了兩個背對背的人(這背對背的人就是“北”字),作為“福”字表音的聲符。到了秦代的小篆(圖F)階段,背對背的二人省去了,酒罈子竟訛變為“畐”(fù,讀副),於是“福”便成為以“示”表意以“畐”表音的形聲字了。以後便以這一小篆的構形作為基文,發展成為圖(G)的漢隸和圖(H)的楷書,而“畐”也作為“富、副、幅、輻……”等形聲字的聲旁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 古代祭祀是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,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裏説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”,意思是説:小的誠心沒有達到誠信動人的地步,那麼神是不會保佑他的。祭祀後要把祭品(酒、肉)分別送人叫“致福”、“歸福”,由此引申出“幸福”之義,用作名詞,這是“福”字在今天常用的含義。戰國時期的哲學家韓非子認為“全壽富貴謂之福”,古書中常説人的“五福”是:一是長壽,二是富裕,三是康寧,四是修好品德,五是考終命。人們常説的“五福齊備”就是指這些內容。 福字是中國最古老、最吉祥、最受歡迎的文字。五千年華夏文明,有一個字貫穿始終,那就是“福”字。 當代福文化學者觀同指出:一個“福”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,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;亦是圓滿、和諧人生的極致追求。 觀同將古代福字內涵進行修正補充並新解,闡述建立了當代幸福人生的意義和標準,即:富貴、好德、安康、追求、善終。 「田」字的詳細解析如下(轉載自百度字典): 田,象形字。字形像在一大片壟畝上畫出三橫三縱的九個方格,表示阡(豎線代表縱向田埂)陌(橫線代表橫向田埂)縱橫無數的井田,有的甲骨文像畸形的地畝。簡體甲骨文將三橫三縱的阡陌簡化為一橫一縱的“十”。其造字本意為阡陌縱橫的農耕之地,後引申為動詞,指種地,後來寫作“佃”。也有古代統治者賞賜給親屬臣僕的封地、古代的地積單位。和生產活動單位和藴藏礦物的地帶等意思。金文、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。古籍有時假借“田”代替“畋”。既像田獵戰陣之形,又像井田之形。甲骨文有繁簡不同的形體,如字形1、2,後世則主要繼承簡體的寫法,歷代只有筆勢的變化,結構則古今不變。“田”的本義是指耕種用的土地。 ★所以福田的意思就是福德的田☆ 佛教謂積善行可得福報,如播種田地,秋獲其實。 造福田就是耕耘你的福德田地,讓你的福德豐收。 那為什麼要造福田呢?原因很簡單,福德直接影響到福報! 福報,所謂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惡之家必有餘秧」、「人為善,福雖未至禍已遠離,人為惡,禍雖未至福已遠離」、「善惡到頭終有報,不是不報,是時機未到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 我們都有信仰,我們都希望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去的是天堂、去的是極樂,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做所為都是一個加減扣分的事情,有的時後是馬上見真章、有的時後是漸漸運勢變差,有一句話說的很好「三年一輪、好壞照輪」其實也就是在說這個概念;又為何我們常常口中講要「扶老太太過馬路」,我們的深知善行、福報這件事,這也就是為何我們要造福田了,功德除了讓自己會順逐、平安、健康之外,更重要的是我們不知道是否有所謂的「冤親債主」的債還沒上門來要,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多行善、多積德,迥向給予我們曾經所有意或者是無心所傷害的人、事、物,來達成這個圓滿。